Tuesday, August 29, 2006

供過於求的假象

(續上篇)
前面提到假性的供過於求現象.現在把它講得更清楚點.
一個廠商在固定成本確定後,
要生產多少產品是由邊際成本和需求來決定.
邊際成本就是每多生產一個產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現代的社會由於過量的資本累積,生產技術的進步等等原因,
使得邊際成本非常低,也造成非常扁平的供給曲線.
也就是說一個晶圓廠蓋好後,做十萬個或一百萬個晶片,差別並不會非常大.
假如產能遠大於市場需求,
結果就是產生一種供過於求的假象.
舉例子來說,比如說我們去吃壽司吃到飽,一個人五百塊,
那麼固定成本就是五百,每多吃一個壽司的邊際成本是零,
我們當然就會吃到不想吃為止.
由個人的需求曲線來決定最後總共吃多少.
但不管你吃掉多少,廚房裡面還是會源源不絕的端出來.
這就是供過於求.
那為什麼是假象?
因為有可能一個壽司只賣三十元,平常吃十個就飽了,
由於是吃到飽,所以吃了十五個,撐死了結果你還是不划算.
千萬不要只看到供過於求很好,卻忽略供過於求是要額外的代價的!
很多人只看到邊際成本低,卻沒有看到固定成本.
這種吃到飽的錯誤天天在企業和社會中發生.
溫世仁的書就講到,有的公司蓋12吋晶圓廠的原因,
只是因為他的對手也要蓋12吋晶圓廠,
我們可以想像後續的發展就是流血價格戰.
經濟理論告訴我們,長期來看,以上這些事都會消失,
廠商會調整自己的固定成本來適應市場.
但凱因斯也說,"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

在資訊時代,這種扁平的生產曲線越來越常見,
以軟體業或唱片業來說,每多生產一分軟體拷貝或cd,邊際成本幾乎是零,
但是固定成本卻還在.
在這邊先岔個題,來講為什麼盜版軟體或音樂如此之外,抓之不絕?
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產品的價格應該等於邊際生產成本.
但因為寡佔或獨佔,軟體和唱片公司定價策略是遠高於此.
而盜版產業用接近邊際成本的價格來賣cd,
反而造成某種不公平的"完全競爭市場" :p
我的說法並不是反對著作權,
因為盜版產業並沒有負擔製作唱片和軟體的固定成本,
在此不公平狀況下,正版並沒有競爭力,最後只有倒閉一途.
但是我要強調,盜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來自正版軟體的錯誤定價策略.
按市場規則來看,誰管你有沒有負擔固定成本,
你本來就只能以邊際成本來定價.
打擊盜版也許沒有錯,但憑著獨占操作市場價格就無法接受.
所以現在也出現合法的音樂下載,其定價也開始接近真正的邊際成本.
正確的定價才是解決大量盜版的根本方法.

回到主題,由於低廉的邊際成本,這些資訊產業會走向兩種方向.
第一種是自然獨佔,
因為不可避免的高昴固定成本(假設真有這種"不可避免"的東西),
它需要規模經濟,所以無法容許太多的廠商存在於市場上.
其實看看現在的狀況,比如Microsoft,就知道這種狀況已儼然成形了.
在這種自然獨佔下怎麼去規範這些公司又是另一個重要問題.
這些產業的另一個方向就是極力減少固定成本.
比如說靠open source生存的那些公司,
又比如有些網站只提供想賣音樂的人一個管道,而本身並無多少固定人員.

不可否認,生產技術的進步造成供給曲線的右移,
也可能造成平均成本的的下降(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
但千萬不要忽略,所有的產出最終都有成本,
如果社會願意付出的不足以支持此大規模生產的成本,"長期來看",
供過於求會有如.com的泡沫,有如鏡花水月,只是幻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