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3, 2008

太王四神記

上次回台灣的時候,電視有演太王四神記,
雖然是我一向不喜歡的韓國片,
不過因為還蠻有話題性,
而我又本來就偏好古裝跟奇幻的內容,
就瞧了一下,算是還蠻好看的。
最近基剛好又講到,我就在網路上把它給看完了。

雖然我向來對韓國人有偏見,
不過裴勇俊和李智雅的組合的確是賞心悅目.
有些女星,比如說像竹內結子,你很難說她們外型上毫無缺點,
只是有時候她們一個微笑就是能產生如核爆般的威力。
對照之下,李智雅的外型,個人認為可以說是少見的完美無瑕了.
但對此我卻反而可以用比較理性的角度來欣賞,也算奇怪...

看完我比較想講的是那個可憐的反派角色연호개(淵虎凱)
也就是明明是四角戀,卻總是被說成三角戀的當中,
那個永遠被忽略的第四角.
雖然他做壞事當壞人不可原諒,
不過他會做出這些事都完全可以理解。
想想看,仰慕了一輩子的女生,搞不好連她手都不敢碰,
有一天這女生卻突然跑來跟你說:
"ㄟ我懷孕了,得找個人當爸爸.我看乾脆就你如何?"
女的懷得還是殺母仇人的小孩,這誰不會崩潰啊...
還好棋霞(기하)算是有點良心,
最後她決心要死的時候對虎凱說:
"你能等我嗎?當我了結此生之事,下一次降生人世時,
一定會和你相逢的! 我們約好了!"
這段真是無奈悲傷又感人.
這種話,要是換個情境說出來,
也不過就是一張高級好人卡而己。
但是在當時那情況下,就真的能感到她是真心的想說:
"我這輩子只能愛一個人,不能再愛你了,如果有下輩子,我們在一起吧!"
我相信虎凱一定覺得,這輩子為了她不知做了多少壞事,
但不管要下幾次地獄,能聽到這句話,也就什麼都值得了吧!
(我果然還是很天真的...)

----以下為相關的無聊史實資料----

片子內容主要講的是高句麗王國廣開土王的故事.
雖然加入了神話元素,但也算是歷史改編,
因為看到劇裡面那個不斷出現的那幅地圖.
所以我後來也去了解了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大概是為了要做出古代地圖那種不精確的樣子,並且減少引起的爭議,
那地圖故意畫得不清不楚,變形得很嚴重.
而其中有一幕,看士兵搬著那幅地圖從背後走過去的時候,
我突然覺得很好笑,想說:
"你們全軍大概也就這一幅地圖吧 :p 分明是導演叫你們來搬道具的!"

地圖雖然不清楚,還是看得出來它把西百濟畫在山東半島上.
(當然韓國人愛幹這種事也不是新聞了)
反正是拍電視,演得是不是史實我是不會計較.
我只是好奇實際狀況,所以去查一下資料.

故事發生的時候,大約是西元四百年,
當時世界的情勢可以看這張世界地圖
(圖片來自Thomas Lessman World History Maps)
當時世界的歷史,可以說是由中亞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所推動.
在歐州,統一的羅馬帝國進入末期,剛剛分裂為東西兩半,
強大的Huns,匈族人,剛進入歐州不久.
這支由歐州東方草原出現的民族,
傳說中就是由漢朝時的北匈奴西遷,經歷三百年演變而成的,
Huns的來到,嚴重威脅到當地的日耳曼部落,
也進一步影響到了東西羅馬帝國.
日耳曼民族的西移,包括西哥德人對羅馬的劫掠,
在大約百年後,直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也使得歐州進入中古黑暗時代.
以騎兵為主體的戰爭形態,也是在此同時,
隨著戰爭史上的重大發明-馬鐙,由Huns漸漸傳入歐州.
影響了之後千年的歐州歷史.
(實在扯太遠了,這跟高句麗有什麼關係)

把鏡頭拉回東亞.
在中國,淝水之戰剛剛結束,確立了之後兩百年南北朝的分裂。
此時在南方的是東晉,而北方則分裂為許多小國.
主要包括了羌人的後秦,以及鮮卑人的北魏及後燕.
當時漠北草原上最強大的遊牧民族是柔然人,
柔然比較不出名的原因,
大概是因為當時更強的鮮卑等等都己經殺到黃河流域來建國了。
劇中出現的契丹人此時應該還只是個受柔然控制的小遊牧民族,
剛在歷史舞台上出現,真正的壯大還要等待五百年後.
總之這是個爭戰不斷的亂世,
但當時以鮮卑為主的北方各族與漢的文化融合,
也正為即將來臨的隋唐盛世奠定基礎.
更東方的日本,目前留下來的關於當時的記載很少,
大和政權(今日的天皇一脈)應該己控制很大一部分的日本,
但無法確定當時和百濟和南朝來往密切的九州倭國是否就是大和.

終於可以講到高句麗了.
當時佔據朝鮮半島最主要的是新羅,百濟,和高勾麗三個國家.
半鳥南端還有伽耶,耽羅等小國.
高句麗北邊的是扶餘國.
西邊則和五胡十六國中的後燕接壤.
高句麗與後燕爭奪遼東半島,戰爭不斷,
後來後燕分裂成北燕與南燕,高句麗與北燕的衝突仍然持續.
在電視劇中,第一場提到的戰爭,就是虎凱對後燕勝利歸來.
而最後一場決戰,也是對北燕和北魏的聯軍.
至於高句麗和百濟之間的多次衝突,也是劇情的主軸.
不過山東半島的部分,歷史上應該一直是燕的領土,跟百濟沒有關係.

從地理上看來,
高句麗的領土包括今天的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一部分.
這也正是今日高句麗的歷史引起爭議的原因,
因為當時的高句麗的領土,今日大部分在中國境內,
但今日北韓的領土是完全在當時的高句麗境內.
因此中國跟韓國學者都吵說高句麗是自己國家歷史的一部分.
像是高句麗王城遺跡現在就是在中國境內.
即使從民族上看來也不是這麼的簡單,
因為高句麗和百濟之後都被唐所滅,
三國之中最後留下來取得朝鮮半鳥控制權的反而是新羅.
所以高句麗與現存的韓民族並不算有完全明確的繼承關係.
雖然新羅再之後的高麗號稱打著繼承高句麗的旗號,
但其實這就跟清朝打著後金旗號是差不多的意思.
另外,高句麗與後來的女真人也算關係相近.
再加上中國東北現在仍有一部分朝鮮族人.
就使得這個問題永遠爭吵不休.

我對這些爭議並沒有什麼特定立場,
只是讀完這些後.有一些感想.
第一,要以現代的國家或是民族來硬是加在歷史上是沒什麼道理.
國家分裂,合併,國界每年都在變,
民族興起又滅亡,很難說古代的東西現在究竟屬於誰.
高句麗也許就像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等,
當時的國家己經在歷史上消失,
留下來的影響,則是散落各處,漸漸內化到現存的各種文化當中.
難道現在只有義大利人有資格說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歷史嗎?
答案想必是否定的.
所以說要把歷史分成是誰的,有何意義?
(所以說,朱蒙大王跟廣開土王都不是韓國人,他們只是高句麗人 :p)
第二是覺得我們向來的歷史觀被教導的太過簡單.
也就是一種漢本位,單一正統,單一繼承的歷史觀.
例如魏晉南北朝,我們向來被灌輸的觀念,
大概就是東晉和南朝才是代表漢人的正統王朝,
北方各國則是五胡亂華的"五胡",不被重視.
而只有漢化完成並且完成南北統一的隋才是接下來的正統.
其實文化的交流不可能是單向的,也不可能有完成的時候,
胡人的漢化伴隨著的一定是漢人的胡化,
就像鮮卑語或許己經消失,
但它也許使上古漢語發生變化,使得影響得以留傳至今.
今日的漢人的語言,風俗,文化的內容
有很大一部分其實都是由北方各民族帶進並留下的.
今日的漢民族自認是堯舜禹湯的繼承者,
但難道不也是繼承著匈奴,鮮卑,契丹,女真的文化嗎?
如果漢族不認這筆帳,
這些己經消失的民族,又有誰來幫他們拍電視劇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