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9, 2006

供過於求的假象

(續上篇)
前面提到假性的供過於求現象.現在把它講得更清楚點.
一個廠商在固定成本確定後,
要生產多少產品是由邊際成本和需求來決定.
邊際成本就是每多生產一個產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現代的社會由於過量的資本累積,生產技術的進步等等原因,
使得邊際成本非常低,也造成非常扁平的供給曲線.
也就是說一個晶圓廠蓋好後,做十萬個或一百萬個晶片,差別並不會非常大.
假如產能遠大於市場需求,
結果就是產生一種供過於求的假象.
舉例子來說,比如說我們去吃壽司吃到飽,一個人五百塊,
那麼固定成本就是五百,每多吃一個壽司的邊際成本是零,
我們當然就會吃到不想吃為止.
由個人的需求曲線來決定最後總共吃多少.
但不管你吃掉多少,廚房裡面還是會源源不絕的端出來.
這就是供過於求.
那為什麼是假象?
因為有可能一個壽司只賣三十元,平常吃十個就飽了,
由於是吃到飽,所以吃了十五個,撐死了結果你還是不划算.
千萬不要只看到供過於求很好,卻忽略供過於求是要額外的代價的!
很多人只看到邊際成本低,卻沒有看到固定成本.
這種吃到飽的錯誤天天在企業和社會中發生.
溫世仁的書就講到,有的公司蓋12吋晶圓廠的原因,
只是因為他的對手也要蓋12吋晶圓廠,
我們可以想像後續的發展就是流血價格戰.
經濟理論告訴我們,長期來看,以上這些事都會消失,
廠商會調整自己的固定成本來適應市場.
但凱因斯也說,"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

在資訊時代,這種扁平的生產曲線越來越常見,
以軟體業或唱片業來說,每多生產一分軟體拷貝或cd,邊際成本幾乎是零,
但是固定成本卻還在.
在這邊先岔個題,來講為什麼盜版軟體或音樂如此之外,抓之不絕?
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產品的價格應該等於邊際生產成本.
但因為寡佔或獨佔,軟體和唱片公司定價策略是遠高於此.
而盜版產業用接近邊際成本的價格來賣cd,
反而造成某種不公平的"完全競爭市場" :p
我的說法並不是反對著作權,
因為盜版產業並沒有負擔製作唱片和軟體的固定成本,
在此不公平狀況下,正版並沒有競爭力,最後只有倒閉一途.
但是我要強調,盜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來自正版軟體的錯誤定價策略.
按市場規則來看,誰管你有沒有負擔固定成本,
你本來就只能以邊際成本來定價.
打擊盜版也許沒有錯,但憑著獨占操作市場價格就無法接受.
所以現在也出現合法的音樂下載,其定價也開始接近真正的邊際成本.
正確的定價才是解決大量盜版的根本方法.

回到主題,由於低廉的邊際成本,這些資訊產業會走向兩種方向.
第一種是自然獨佔,
因為不可避免的高昴固定成本(假設真有這種"不可避免"的東西),
它需要規模經濟,所以無法容許太多的廠商存在於市場上.
其實看看現在的狀況,比如Microsoft,就知道這種狀況已儼然成形了.
在這種自然獨佔下怎麼去規範這些公司又是另一個重要問題.
這些產業的另一個方向就是極力減少固定成本.
比如說靠open source生存的那些公司,
又比如有些網站只提供想賣音樂的人一個管道,而本身並無多少固定人員.

不可否認,生產技術的進步造成供給曲線的右移,
也可能造成平均成本的的下降(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
但千萬不要忽略,所有的產出最終都有成本,
如果社會願意付出的不足以支持此大規模生產的成本,"長期來看",
供過於求會有如.com的泡沫,有如鏡花水月,只是幻影.

Monday, August 28, 2006

供過於求的世界

兩個禮拜前翻到一本朋友的書,
是溫世仁的稿子整理出來的"供過於求的世界"
主要是講現代社會,
無論是產品,資本,人力,訊息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企業走向薄利,導致工資不升反降,失業率升高,等等的許多社會問題.
其中很多看法很有道理,
但仔細想想之後,其實大部分內容並沒有跳脫傳統經濟理論,
而是把問題更仔細清楚的指出而己.

這本書所談的,正好是我一直有興趣的一個問題.
穀賤傷農.正是自古以來經濟學的經典問題.
但從小我就覺得,
這真是人類經濟體系中最最愚蠢也最不能讓人接受的現象.
供過於求,物價下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按照道理來說,不是應該大家都過得更開心嗎?
偏偏就不是.
現實世界的狀況是,供過於求,物價下跌,通貨緊縮,經濟蕭條,
然後就是倒閉的倒閉,自殺的自殺.
經濟理論倒是可以很好的解釋這種現象.
但解釋完了,能做的,能改善的部分卻是不多.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做人不該是這樣.

就先來解釋一下現代的供過於求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書中提到這個時代的經營風險,其中兩點算是直指問題核心.
一就是投資過剩,二就是固定成本過高.
這兩點其實就是供過於求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生產量變得越來越高,人們的消費卻沒有增加?
其中的差額到哪裡去了?
在穀賤傷農的狀況,這差額是應該是進了商人口袋
但現在連企業都薄利,資本家也不好過的時代,
這差額其實是跑到投資一項去了.而且大部分都是無用的投資.
打個比方,假設有人所有賺的錢都拿去買房子,自己住不了那麼多,
偏偏買的地段又不好,租不出去,搞得最後反而沒有現金吃飯.就是這種情況

至於固定成本過高,也就是把投資過剩講得更詳細.
當時在看這本書的時候,
我就開始試著畫出能夠描述書中狀況的供給需求曲線.
一開始我想錯了,以為供過於求是說供給曲線右移太多,使得兩線交岔於負價格,
有點類似"有行無市",但一個是成交價為負另一個是成交量為負
但想也知道這種曲線不可能.
後來終於想通,因為供給曲線以及成交價是由邊際成本來決定,而不是平均成本,
所以只要成交價低於平均成本,
就是所謂"賣一個賠一個,可是不賣賠更多"的狀況.
(所以並不是真的供過於求,可說是一個假性的供過於求,後面會再提到)
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固定成本過高了.

所以書中提出的幾個解決方法就包括了:減小規模,謹慎投資,以及創造消費.
這些看法在企業經營理念來看,雖說是領先時代,
但以經濟角度來分析,卻都是典型手法.
有如上段所說,供給需求曲線只要畫出來,這些方向就一目瞭然,
除此之外,哪還有別的方法可用?
書中其他的建議比如說開放市場,更是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了.

此書最強調的一項解決方法就是創造消費了.
而鼓勵消費正好又是傳統經濟體系中我第二不能接受的部分.
就留到下篇再講吧.

Thursday, August 10, 2006

浪淘沙

浪淘沙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Monday, August 7, 2006

Ticketmaster

ticketmaster真是全世界最黑的售票系統

不到國外,有時候看不到台灣的落後之處,
可是不到國外,也體會不到台灣在某些方面是多文明

以前在台灣的時候,買票有三個售票系統,現在好像剩兩個
不管是哪個,你用他們售票系統買票,沒有一個要加價的
雖然我還是習慣直接去音樂廳或戲劇院票口買票
不過那是因為以前我們到音樂廳不用十分鐘

來美國以後,卻發現那麼大一個美國,
不管你是要看籃球棒球,或是聽音樂會看舞台劇,
除了到演出場地的票口以外,就只有ticketmaster一個選擇
(ebay轉售等非官方系統不算)
這真是完全的壟斷

這系統,用過的都知道有多難用,
看不到剩下哪些票價,也看不到還有哪些空位,
選了票價之後 只能讓系統配位置給你
也可能試了半天才發現,一張票都找不到
台灣的售票系統,剩哪幾個位置都一目瞭然,也可以自己選,
有時候我們都有幾個比較偏愛的位置,
讓系統去選它只會給你它覺得最好的位置,根本就選不到喜歡的
美國坐飛機都可以選位子,為什麼音樂會就不行.
很明顯就是壟斷造成的一個落後的售票系統.

系統爛就算了,收費的方式還很黑
比如買一張十五塊的票,
它要多收你五塊的"convenience charge"
除此之外,把票寄給你 運費也不便宜
要十塊到二十幾塊不等 (跟票一樣貴了!!)
你是寄鉛塊嗎,那麼貴!
當然也有一個很先進的選項,就是不寄票,你自己用印的.
但是,你想自己印,它也要多收你兩塊!
怎麼有商人可以黑到這種程度我真是難以想像

那有沒有不用運費的辦法呢, 也有,就是自取
靠,要自取的話,那幹脆就到表演場地的售票口買就好了
它就是看準了在美國,任何兩個地方之間都太遠了,
絕大部分人不可能自己跑一趟,
加上沒有競爭,於是漫天要價

講這麼多,我只是要說,今天去買票,
我只好用最原始,最落後的方法,自己跑去票口買票,
省下將近二十元的"方便費"和運費,
多出的成本則是一小時,半加侖的汽油(油錢兩塊)
還有許多的燃油廢氣和越來越嚴重的全球暖化現象...
本人在此深深的懺悔....:p

Friday, August 4, 2006

LA機場走九遍

最近一直在跑機場
上星期三,這星期一
昨天又跑了三次

昨天根本就疑似卡到陰,一大早起床,
起飛兩個小時前出發去坐國內線竟然會趕不上
改晚上十一半點的飛機,九點出發
竟然又在機場入口塞了一小時,
不知道是發生什麼事,整個一樓的車道全封起來
加上托運行李,十一點左右才驚險的把人送進去
看來某人的八字真的是跟LAX機場對衝

Anyway,
希望雲到了佛羅里達以後一切順利,
還有蕃茄在德州也是.
雖然開車很累,不過看到你們真的很開心啦